問:
老師、為什麼生活最少資源狀況的人與行為吃喝玩樂最大的人、【感覺最穩定】、不因這些行為而受【世俗的懲罸】?不是善有善報、惡有惡報嗎?我不懂為什麼?
答:
宇宙世界生成目的、都是使可用的創造物、依其規定去扮演這劇情該扮演的角色、沒有一個角色是有絕對的對錯、只是個人體驗在這角色的自我定(生命價值)位(生命意義)!
【對】演完就從【超過對的地方(錯)】繼續演、相反亦如是、[超過錯的地方(對)】向下續演這對!
古人有智慧、凡超過【對錯平衡中心點】、對就變錯、錯就変對、故孔孟專注在這【中點】行中庸之道!
您所看到是【對、錯】的【局部現象】所以有對有錯、如果您站在【中(起始結束點)】、就對錯同看、就不會有對錯觀、這中點就是【心】展【我(外)自己(內)】、【我】行三昧性動靜、【自己】行三摩地止】!
【我】(5)與【佛】(1)中間有個佛法距離【1(佛)5(我)】、這是任何相異粒子雙方必須保持的距離【參數】【例如15微米、15公分、十五公里、十五光速裡】這是宇宙世界的【中心點】可向四面八方擴充與靠近的極限、如進入這極限、動與靜回時失效(類颱風眼)、這就是佛經講的【當下中心】、我們心住當下、不隨意識之內容而變….!
科學的離合點就是這【當下中心】點、不必研究這中心點、不要沉迷在非中心之【旁點、邪點】、這不近不遠保持常態、就是修生活中的【常】也!
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
善德崔庭合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