問:
老師,您寫過大佛頂首楞嚴經,裡面有【七處徵心】之說,請教這在講什麼?
答:
這七處是指【眼耳鼻舌身意】加上【我】合而為【三心四相,七識分別,法我相著執】,是各:【意識之七處】!
【徵心】:
以此外境七處(生活之用),刪除之後,才是【心覺,心能,心力】為意識之動力,是名:【宇宙時空,佛法現象】,以【佛,陰=陽合而為(唯)一】!
這是佛性眾生之來處!
以上原則都是【心】動,【意識生我覺】靜,這動靜二相,構成外境【三昧性】,都叫:【有名無實,實相非相,幻覺,夢想,變(動靜)而不定(止)!
知道這外相,才能講生外相的【心】!
【心】是【存在,如如不動,自足圓滿的(止態,動=靜),因永恆不變故,在,不在同時存在!
以動靜無常的意識對比(徵)真心,才知【心是三摩地】【意識是三昧性】!
人腦分別謂【內三摩地,外三昧性】,其實這都是識心分別的妄想,妄相,虛而不實!
故合一謂【心出心入】代表動靜,不合則非佛是法,法無處不在,隨緣而立!
故【心】是名:【無相之真相】,亦比喻:【心不在內,不在外,亦不在中間】與意識(宇宙),是遍虛空遍法界,藏之於內為密,散之於外為三昧性世界…!
【以上】皆是【心】之作與用也!
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
善德崔庭合十